▲ 局部欣赏
巴蜀不缺山,更不缺奇山。在《蜀川盛概图》中,生动地描绘了成都周围的名山大川。这幅古画虽然已经极尽细致之能事,但是仍无法完全描摹四川的山。就如江油的窦圌山,便是这样的一座奇山。
峨眉山、青城山、金佛山、剑门关被称为蜀中四大名山,而窦圌山被称为蜀中第五大名山。最早这里叫做“猿门山”,窦圌山双峰插云,如同两道巨大的门柱。而且从前山上猿猴较多,故而得名。南北朝萧梁时期,山上的和尚赶走了猿猴,在此建立佛寺,猿门山第一次有了人迹,而且成为一处香火地。当地老百姓前来拜寺祈福,见山体由豆子大的石子构成,山形又如圆形粮屯,所以就把它叫做“豆圌山”(圌:一种类似囤的盛粮器具。)。
唐朝时期,江油的彰明县有个叫窦子明的县主簿,偶然一次走到此处,觉得此山清寂幽然,恰如国画之中突兀的孤山,长流的细水。渔樵隐于这天然画屏之中,云腾直崖,雾锁百叶,飘然似仙境,于是便生了归隐之心,弃官定居于此。他建筑庙宇,修仙炼道。窦圌山上逐渐殿宇连绵。数年后,窦子明修成正果,骑鹤白昼飞升。刘禹锡说: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”。窦圌山便是如此。
樵夫与耕者,出入画屏中
——李白·《题窦圌山》
李白性喜山水佳胜之地,“五岳寻仙不辞远,一生好入名山游”。他也一直对这位窦子明十分憧憬。曾还写过一首诗,中有“愿随子明去,炼火烧金丹”的句子。当年的李白还未走出四川,他便在这一带仗剑游览,寻山问道。可以说,李白一生的问道之旅便是从这里开始的。他在访道时,曾题诗: “樵夫与耕者,出入画屏中。”后来于右任到此游览,手书此句,成为一块石碑,矗立在山道一旁。
在窦圌山上有一座云岩寺,始建于唐,后来明末毁于兵燹,雍正时期重修扩建,始成现在的模样。此处殿宇重叠、院落互变、高低错落、主次分明,又建于山脊上,凌空欲飞,雨云时刻,雾霞缭绕,恍若仙境。
这云岩寺呈中轴线对称布局,当年佛道相争之时,曾一度出现过半道半佛的奇景。如今走进寺中,俨然有佛道相融的气息。
高山仰止疑无路
曲径通幽别有天
——文武殿联·(蔡竹虚撰书)
走进山门,迎面便是文武殿,其上有一副对联:
高山仰止疑无路
曲径通幽别有天
从窦圌山山下往上绕行,小路时断时连,而谁也想不到,在这绝壁山顶,竟然还有如此宽阔的一处寺院。这副对联从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中取义而出,用“高山仰止”和“曲径通幽”两个词,将山势之高和山势之奇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月下飞天镜
云生结海楼
——天王殿联(林延年集李白句书)
从文武殿向后行便是天王殿,在其两侧立着一副十分熟悉的对联。
月下飞天镜
云生结海楼
这是李白《渡荆门送别》中的句子,由林延年所书。这虽然只是李白天马行空的一个想象,然而窦圌山高耸的地势仿若海市蜃楼一般,令这一句用在此处竟是无比的恰当。
缥缈得仙梯过眼云烟都是幻
逍遥齐物理行天日月本无私
——大雄殿(谢无量撰,安居泊书)
云岩寺中还有些不错的对联,毕竟是明清时期留下来的古迹。在其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前便有一幅气势恢弘的对联:
缥缈得仙梯过眼云烟都是幻
逍遥齐物理行天日月本无私
这副对联是由蜀中名人谢无量撰联,由绵阳书画大家安居泊手书的。它充分体现了佛道融合的现象。从窦圌山往上爬,一开始便是半里长的长阶,仿佛登天之道。上联既写了这一个事实,也暗含佛理。一切皆虚妄,幻为不可得,佛典《金刚经》中说:“过去之心不可得,现在之心不可得,未来之心不可得”。一切皆在不可得之中,因此不需执着,更应看得高远。
而下联之中“逍遥齐物理”,取诛与庄子《逍遥游》,“乘天地之正,而御六气之辩,以游无穷”,是为逍遥。而道家也讲究无为,因此逍遥本无私。不可得和无为,在这一副对联之中恰如其分地对仗起来,也是两种文化的完美契合。
不必取长途,欲上青天览明月
会当凌绝顶,一朵红云捧玉皇
——玉皇殿联(里人张泽集句,尹文昭书)
在云岩寺的玉皇殿前还有一副对联,它是一副集字联,也是颇为工整:
不必取长途,欲上青天览明月
会当凌绝顶,一朵红云捧玉皇
上联中“不必取长途”取自杜甫《江汉》诗中“古来存老马,不必取长途”之句。“欲上青天揽明月”取自李白诗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中“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览明月”一句。下联中“会当凌绝顶”取自杜甫《望岳》中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一句,最后的“一朵红云捧玉皇”取自于苏东坡《上元侍宴》中“侍臣皓立通明殿,一朵红云捧玉皇”一句。
整副对联取自三位大文豪的四首诗。作者将其重组之后,出人意料地重新整合了这几句诗句的意义,让其有了另一种解读。这幅对联将山势的奇崛,山顶的景致都浓缩其中,但是是借古人的笔写当下的景,不由得十分高明。
窦圌山云岩寺中有一至宝,名为飞天藏。它是窦圌山的精华所在,也是我国唯一现存的宋代道教转轮经藏。南宋淳熙八年(1180年)建,元代至正时重修。“明季兵火,惟此独存”。这也是明代兵燹之灾中此地唯一留存下来的东西。传说推动飞天藏,可祛病强身,延年益寿。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,这座飞天藏停止了转动,经过数年的抢修,近年来已经可以重新转动,这座文化宝库得以焕发生机。
经从何处飞来犹存宋迹
轮自几时转起又著新风
——飞天藏殿联(张泽文撰,曾植先书)
在这座飞天藏的门口悬有一副对联:
经从何处飞来犹存宋迹
轮自几时转起又著新风
对联的年代已经十分久远,然而它通俗易懂,且放在近年来看,仿佛是一个预言似的,更为贴切。
窦圌山上的风景自是一绝,而行到此处,这古寺之上的楹联本也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风景,只要善于发现,或许它比漫天的霞光更要美上许多。
四川的每个角落都隐藏着无尽的故事,这里本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。古寺晨光,苍山静水。如画的巴蜀山河拥抱每一个欣赏它的人。 即日起,本栏目将浅谈四川知名的人文与自然,用不一样的目光来感受这秦巴山河。
生活的滋味 文化的知味
▲ 扫码欣赏《知味》电子书
文化远近
品牌 | 文艺 | 巴蜀 | 活动
书法/杨君伟 文/忘川 美编/木子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